高中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翻译题是必考的难点题型,在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更正。以下是101教育小编为大家总结的两种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希望大家牢记。
误区一语言不合规范
【例1】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
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误区二不辨感情色彩
【例2】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考生如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证题目完全做对。
以上就是101教育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敬请关注101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