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教育网高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期末复习:《放鹤亭记》原文翻译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放鹤亭记》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原文逐句翻译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
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
故名之曰放鹤亭。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上说:鹤在北边鸣叫,它的小鹤也会应和它。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诗经》上说:鹤在深泽中鸣叫,声音传到天空。大概鹤清净深远幽闲旷达,超脱世俗之外,因此《易》、《诗经》中把它比作圣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不显露自己有德行的人,亲近把玩它,应该好像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