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2009-2010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高中联考试题
高 一 历 史(B类)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和试卷上。
2.请把所有答案做在试卷上,交卷时只交试卷,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史记》中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周幽王戏弄诸侯所依据的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内外服制度
C.宗法制D.分封制
2.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A.人民主权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3.右图是英国议会的开会场景,在英国民主宪政的进程中,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王权的是
A.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
B.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
C.1721年沃波尔出任首相
D.1832年通过议会改革法案
4.美国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依据这部宪法,美国实行的是
A.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
B.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
C.议会制和总统制共和国
D.邦联制的主权国家联盟
5.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我们在先贤志士们不懈斗争、寻求强国御辱的行踪里,了解到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B. C. D.
6.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受到投票者特别推崇。主要是由于他
A.建立了巴黎公社B.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
C.领导了十月革命D.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7.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指挥者组织兵力破坏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1940年8-12月彭德怀100多个团2000多千米近3000个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8.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制度包括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革命委员会 #p#分页标题#e#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这里的“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过渡
C.由意识形态的对抗向政治对抗过渡D.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11.从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12.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C.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D.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13.中国古代手工业起步早,发展长足,种类齐全,。在其三种经营形态中,直到明代前期为止,代表着当时生产工艺较高水平的形态是
A.家庭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三者都是
14.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是
A.专卖政策B.闭关锁国C.重农抑商D.海禁政策
15.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C.资源D.世界市场
16.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相继建立殖民霸权并发生争霸战争,最终在18世纪下半叶确立霸权地位和殖民大帝国的是
A.葡萄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17.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世界经济发展愈益加快。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A.牛耕B.蒸汽机C.内燃机D.互联网
1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p#分页标题#e#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产生了第一批无产阶级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9.鸦片战争后,“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唯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惟自便。今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这一政策有利于
A.洋务派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D.小资产阶级
20.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明显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21.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成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A.广播B.电影C.电视D.互联网
2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计划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体制D.新经济政策
23.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所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调控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D.加强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
24.二战后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右图《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反映的趋势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出现分配社会化趋势
C.出现生产社会化趋势
D.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2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历了和平建设和体制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烈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叶利钦改革
26.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 8%26.1%52.1%
增长率-22.8%47%223%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7.文革期间,毛泽东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的诗句,这反映出当时的人喜欢穿
A.中山装B.军装C.列宁装D.西装 #p#分页标题#e#
28.票证币卡,曾经或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列选项,已经退出我们生活领域的是
A.人民币B.粮油票C.公交卡D.银行卡
2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国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30.2008年3月两会期间,温家宝对中外101教育小编说:“我现在所担忧的是,美元不断贬值,何时能够见底?美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它的经济走势会走到什么地步?”美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世界中心货币的地位,其最早体现在
A.布雷顿森林体系B.关贸总协定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
(2)材料二民族企业与材料一“机房”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2分)分布在什么地区?(2分)
(3)看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1927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指标:
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粮产量 棉产量钢产量
一(1955年夏)4600亿斤4300万担1100万担
二(1956年1月)6400亿斤7000担 1500担
三(1956年8月)5000亿斤4800万担1050—1200万吨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p#分页标题#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指标变化情况。(3分)材料反映了中国当时是一种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2分)简要分析它产生的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2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些区域经济集团?(4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2分)
材料二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的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2)近代以来,哪些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越来越小?(2分)“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2分)
材料三 “到1986年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支付债务利息占去了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为了支付债务利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都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国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立即导致了第一世界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转而又引起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问题驱散了二战后的自信心和愉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什么现象?(1分)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哪些问题?(2分)
(4)提出你对解决经济全球化弊端的合理化建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