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调查测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写清楚。
第I卷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3.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唐代 B.北宋 C.明代 D.清代
4.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致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
5.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6.16一l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尼德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7.英国在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的殖民战争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荷兰、法国、美国 B.西班牙、法国、德国
C.西班牙、荷兰、法国 D.西班牙、荷兰、俄国 #p#分页标题#e#
8.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迅速深入地开展,使得建立工厂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少的重大发明是
A.改良蒸汽机 B.手摇纺纱机 C.蒸汽机车 D.汽船
9.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推行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10.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11.鸦片战争后,时人记载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则材料反映
A.外国商品对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的严重冲击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松、太的棉纺织水平急剧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12.下列企业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一个短暂春天
B.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逐渐恢复生机
C.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资本发展艰难
D.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4.“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16.1988年底,山东临沂九曲乡农民禇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荣誉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幅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p#分页标题#e#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
17.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19.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20.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22.罗斯福新政体现了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思想?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23.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长期性失业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保护劳工权利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4.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包括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工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联)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p#分页标题#e#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26.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27.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深陷旧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一味强调优先发展农业
C.仍然实行集体农庄 D. 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28.20世纪中期,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这句话相关的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C.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9.中新网2007年12月21日报道:“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缺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在上海举行下线仪式……ARJ21先后选定了美国GE公司、欧洲利勃海尔等19家世界优质系统供应商。”这段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经济制度化 D.国际贸易法制化
30.21世纪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下列事件中体现这一说法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国成功地加入了WTO③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④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31.秦汉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完善。
3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3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英国,很快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34.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改革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并逐渐取得成效。
35.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第Ⅱ卷 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p#分页标题#e#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1)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4分)
(2)尽管封建社会长期推行抑制手工业的政策,但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请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成就各一例。(3分)
(3)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3分)
37.阅读下表
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简表
年代历史事件
1850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同法国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从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回答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列举两例英国在这一事件中的重大发明。(4分)
(2)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和从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说明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4分)
(3)英国这一时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
38.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2)美国是如何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我国政府建立了什么新的经济体制?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起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2分)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调查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CBBDCA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DBDBDADD #p#分页标题#e#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CDBBADDBC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题号3132333435
答案BABBA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6. (1)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农工商业同等重要,农工商皆本(任答一句都行)(2分)。 重农抑商。(2分)
(2)符合史实即可。(见课本第8—9页)(每点1分)(3分)
(3)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商业;坚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只要答得有理都可以得分)(3分)
37、(1)英国是“世界工厂”。(1分)因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1分)。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等(符合史实都可得分)。(2分)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2分)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中心。(2分)
(3)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
38、(1)、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国民经济出现混乱。(2分)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分)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混合经济);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