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18)
一、选择题(12个小题)
1.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
A.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B.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
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 (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重要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3.陈桥兵变折射出当时威胁中央集权最严重的因素是 ( )
A.武将拥兵自重 B.皇帝昏庸无能
C.军队人心离散 D.阶级矛盾尖锐
4.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明成祖时 B.明太祖时C.明宣宗时 D.皇太极时
5.明太祖废丞相的目的是 ( )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6.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因为 ( )
A.皇帝把军权掌握到自己手里
B.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C.军机处大臣只是上传下达,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D.原来权力很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不再限制皇权
7.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一项是 ( )
A.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控制六部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地方权力
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建立内阁制度,商讨国家大事
8.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始终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 B.军机大臣品级较高
C.乾隆帝时在隆宗门内设立 D.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9.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贵族和功臣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的国家政权
10.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地方行政长官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铸造钱币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权力控制的工具
1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p#分页标题#e#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2.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二、非选择题(3个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者,皆应执论。”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要求中书、门下的职责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明太祖所总结的前朝设丞相的弊端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3)材料二中“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2分)
(4)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一致目标,并分析两者之间差别的偶然性与必然性(6分)
14.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说你同意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阐述理由。
15.根据以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
①出现的朝代
②出现的原因
③工作方式
④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DBABDCBDDCDB
二、非选择题
13.(1)皇帝的旨意如有所不当,大臣们应掘出意见。
(2)是错误的。专权乱政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皇权至上。
(3)皇帝总揽。
(4)都是要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唐太宗能够实行专制集权制度下的民主是历史的偶然性现象,而专制皇权的强化则是这一制度的必然性。
14.略。[提示:积极影响:(1)利于全国统一;(2)利于兴修水利,推动农业发展;(3)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形成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1)大量官员会加重人民负担;(2)封建国家对商品生产的干预,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3)是促使阶级矛盾扩大、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p#分页标题#e#
15.①清朝
②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军机房,不久,改为军机处,后来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业务。
③皇帝选亲重大臣担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④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