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年级随堂练习(历史)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2、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朝版图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5、马克思说:“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鸦片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资金(本)②鸦片贸易扭转了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出超局面③鸦片贸易摧残了人们的生命和道德 ④鸦片贸易是罪恶的行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 D.永安建制
9、《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紧张的军事形势
C.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小农经济的性质 #p#分页标题#e#
10、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新特点,说明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农民思想觉悟有巨大提高
C.中国农民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11、武昌起义爆发时,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但乃遥控着北洋军。不久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主持军政。袁世凯复出的原因是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软弱;②袁世凯拥有北洋军实力,这是他复出的根本原因;③中国人民不理解革命,支持袁世凯掌权;④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对他的支持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3、“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14、1923年前后,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思路是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15、从右边两幅文物中,可以采集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②山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③青年学生是运动先锋 ④工人阶级是运动主力
⑤南京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
16、1940年9月蒋介石发出一则通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通电嘉奖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7、下图反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这次会师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1911一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 #p#分页标题#e#
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 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19、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在贵州的遵义会址,你会给旅游朋友介绍遵义会议的哪些人文知识?①事实上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②纠正博古等人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④确定“八一宣言”,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到:“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诗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 ①挺进大别山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辽沈战役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军队名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新四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人民解放军 ④中国工农红军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2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了:
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合作制
D.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2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lO月15日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C.1979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D.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p#分页标题#e#
26、对右图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②藏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
④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的作用,不包括
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 B.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消除民族差别,实行民族融合 D.有利于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8、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日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促成两岸“三通”逐步实现
C.坚决反对岛内台独势力 D.率“和平之旅”代表团访问大陆
29、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较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表明蒋经国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二、判断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打A,错误的打B,共5小题,每题2分,计10分)
3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个阶段,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
32、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率领的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并肩作战,由北向南抗击日军。 ( )
33、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也标志着2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 ) 3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的口号。 ( )
35、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的
回归问题。 ( )
三、材料解析题(共3题,计30分)
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p#分页标题#e#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10分)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始皇是怎样确立皇帝制度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
37、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及拍摄的照片:(共10分)
图片一《望风而起》 图片二:《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图片三
十八星旗飘扬于 孙中山主持召开 袁世凯天坛祭天
湖北军政府 第一次国务会议
请回答:
(1)图片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2分)
(2)图片二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2分)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图三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4分)
(4)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2分)
38.“一国两制”构想是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据此回答:(10分) #p#分页标题#e#
(1)“一国两制”是怎样成为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指导思想的?(4分)
(2)该构想成功运用的实例有哪些?(2分)
(3)该构想的成功实践有何意义?(4分)
答案
1——5 B C A A D 6——10 B C B D A
11——15 B B B D D 16——20 C C A A B
21——25 A C B C C 26——30 D C A C C
31——35 B A A BB
36、(1)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2)确立:宣布较高统治者称“皇帝”;维护皇帝尊严,增强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特征: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或地位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主宰和权力中心。
(3)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37、(1)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国家主权在民。
(3)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4)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3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