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教育网编辑整理《初一地理教学教案:课堂研究引论》,我们会第一时间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发布最新的初一资讯动态,各大中学学校信息简介等信息,方便考生为中考打下坚实基础!
课堂研究引论
一、什么是课堂?
课堂的涵义包括三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课堂理解为教室,是指学校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二是把课堂理解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所谓研究课堂就成了研究课堂教学;三是把课堂理解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包括课堂实施、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多种教育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意义上的课堂研究接近第三种理解。
二、什么是课堂研究?
课堂研究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环境加以研究;二是在课堂之中研究教学活动,即所谓的教学研究;三是将课程与教学整合为一体的“课堂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现代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强调,课堂研究的重心在第三种研究上。
三、国内外有哪些主要的课堂研究成果?
系统研究课堂教学的学者始于菲利普·杰克逊,他在1986年出版经典之作《课堂生活》(Life in classrooms)。随后,多勒为杰克逊的理论建立了一个框架,提出课堂教学框架有如下的五个重要特点:1.多元性,即多种不同的任务和事件在课堂里发生;2.同时性,指课堂里的许多事是在同时发生的;3.即时性,指上课进度较快,教师必须在许多事情发生之时做出反应;4.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5.历时性,在学年起始阶段发生的事情,有时会影响到该学生其余时间里的课堂作用方式。美国著名的课堂研究教师古德和布罗菲在代表作《透视课堂》中,提出并论证了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目的:第一,帮助教师和想做教师的人形成描述课堂情形的方式方法;第二,使教师意识到他们自己以前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生活中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都会影响其课堂决策;第三,建议教师使用对学生兴趣、学习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方法;第四,帮助教师理解当前的教育研究,正确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把研究成果同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