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指南

101教育热线电话
400-6869-101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101鲸练小程序

教师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讲台而在讲台之外

来源:101教育网整理2025-4-18

身为教师,同在一所学校,每天面对同样充满朝气的学生,可为何有的老师能成为学生心中的 “偶像”,收获无尽的喜爱与崇敬;而有的老师却早早陷入职业倦怠,每天身心俱疲?

教育领域的 “马太效应” 或许早已静悄悄地发挥作用:

优秀的老师教学之路越走越开阔,脚下风景愈发精彩;普通老师却在忙碌中愈发迷茫,每天都在麻木重复。

今天,我们抛开职称与资历,一起深入探讨那些藏在细微处,却能决定教师职业生涯走向的“致命差距”。

教师之间最大的差距,不在讲台而在讲台之外

01认知差:

把学生当 “任务” 还是 “人”?

对于不同的老师,上课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同样被教学进度赶着跑,有的老师上课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这节课必须讲完”,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当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对象,一心只想把知识一股脑地灌进去。

还有的老师,即便面对同样的压力,他们游刃有余地上完课,并能同时观察记录着学生的听课情况,比如“小 A 最近总走神,可能有心事”“小 B 双眼放光,看来很喜欢今天的课堂模式”。

他们在繁忙中依然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与需求,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 “人”。

虽然摄取到的信息不一定能够在课堂上发挥什么关键作用,但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甚至在眼神的交汇中,已经与学生建立了心与心的连接。

“你的心里有学生,他是能够感受到的。”

正如杜威所说:教育本质是“看见人”。 虽说在忙碌的教学日常里,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认知维度的高低,确实决定了我们到底是在机械地 “搬运知识”,还是在用心地 “点燃灵魂”。

02能量差:

情绪内耗 VS 情绪滋养

在教师群体中,大家都有同感,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有些老师容易被负能量“吞噬”,经常忍不住抱怨“家长太难缠、学生太笨、领导太严”。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消极气息,甚至连教案里都透出满满的怨气。

老师并不是故意要消极,而是每天要处理学生问题、应对家长沟通、接受学校考核,压力太大了,情绪难免会失控。我们理解,但这样真的有害健康。

与之相反,还有一类 “能量型” 老师,即便身处同样的困境,也能以积极的视角看待一切:“这届孩子思维活跃,正好试试项目式学习”“家长焦虑说明重视教育,沟通需要换策略”。

真是“铁打”的好心态,我们知道要做到这样很难。但这并非要求老师们一味地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中,尝试找到转化情绪的方法。试一试,说不定有惊喜。

当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足以盖过负面情绪的侵扰,这些曾经消耗你生命的苦役,都会变成滋养生命的修行。

03进化差:

用 20 年经验还是 1 年经验重复 20 年

大量实践表明,在教师群体中,有两大关键的分水岭。初级分水岭在于 5 年内能否构建起系统的教学观,而终极分水岭则是 10 年后是否依旧保持更新认知体系的热情与能力。

教师这一行,很“吃经验”。但有的人将20年光阴迭代升级出新的智慧阶梯,有的人却将1年的模式重复了20年。这背后,是教师在专业成长上是否足够主动和开放包容。

现在的你,和5年前的你是否还一样?

相关调查显示,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中,68%仍在重复入职前3年的教学模式。而另一项区域性研究指出,76%的教师近3年未完整读过一本专业书籍,82%的课堂设计与入职初期雷同。

数据背后,折射出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专业舒适区依赖症”:过度依赖教参教案,将教学简化为流程操作,忽视认知体系的更新迭代。

我们上学的时候或许也有过这种感受——讨厌老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语言模式,一方面信息落后于时代,一方面确实激发不了自己的兴趣。长大后,我们要成为这样的教师吗?

学生确实是挑剔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年代的学生拥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喜好,教师必须保持好和时代共鸣,与学生同频,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喜爱。

虽然一直用同一个版本上课很轻松,但终不利人利己。

我们也理解大部分教师的日常工作被填得满满当当: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事务……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优秀的老师则会充分利用每一次实践去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自己始终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和活力。

虽然这很难,但我们不能停下进步的脚步 。

04

教育没有奇迹,只有轨迹

教师之间的差距,本质上是认知维度的落差、能量层级的断层以及生命状态的分野。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差距并非不可逾越,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填补。

从今天起,不妨每天记录 1 个学生的成长细节,用心去观察孩子的变化;每周尝试 1 次教学创新,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每月深读 1 本跨界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与思维……积少成多,我们终将变得光芒万丈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而这团火,必须先在我们自己心里燃烧起来。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删除,电话:400-6869-101